海洋浮标观测系统具体包括浮标体,太阳能储电设备,远程通讯设备,锚系设备、GPS 设备、AIS、航标灯、在线监测传感器(包括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仪:水温、pH、电导率、溶解氧、浊度、叶绿素和蓝绿藻;氨氮监测传感器;生物、化学需氧量传感器)、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、软件(浮标系统数据采集传输软件)及其他浮标在线监测系统必要配件、必要技术服务。浮标监测系统需能够全天候、长期定点监测。
一、日常维护措施
-
巡检与基础维护
- 定期对浮标主体、锚系结构、供电系统(太阳能板、蓄电池)进行外观检查,清除附着生物及污垢,确保浮标浮力稳定性和设备清洁度 。每周远程查看数据,敏感时期(如台风、赤潮)需早晚两次获取数据,监测传输连续性 。
-
传感器维护
- 每月对水质传感器(溶解氧、pH值、盐度)、气象传感器(风速、气压)进行校准,比对实验室数据以修正偏差 。清洗传感器探头,防止海洋生物附着或盐结晶影响精度 。
-
供电系统保障
- 定期检测太阳能板发电效率及蓄电池电量,无光照条件下需确保蓄电池支持≥30天续航 。每季度检查波浪能或风能发电装置的机械部件磨损情况 。
二、定期深度维护
-
季度维护
- 开展海上数据比对实验,验证浮标数据与船载仪器或岸基站的一致性,误差超过阈值时需重新标定设备。检查锚链磨损度,更换断裂或腐蚀严重的锚链段 。
-
年度整修
- 回收浮标上岸,全面检修浮体结构、密封舱室及电子设备,更换老化电缆、密封圈等易损件。对通信模块(北斗卫星、5G-CPE)进行性能测试,优化天线角度以降低信号衰减风险 。
三、应急维护机制
-
故障快速响应
- 建立24小时应急小组,针对浮标移位、传感器失效、通信中断等问题,2小时内启动远程诊断,24小时内抵达现场修复 。配备备用浮标及关键部件(如营养盐分析仪、气象监测模块),确保故障期间数据连续性 。
-
极端环境应对
- 台风预警后加固锚系系统,增加冗余锚链;风暴过后立即检查设备受损情况 。冬季寒潮前对供电系统保温处理,防止低温导致蓄电池容量骤降 。
四、数据与安全管理
-
数据质量控制
- 采用AI算法自动识别异常数据(如突变值、长时间零值),人工复核后标记或剔除 。建立维护档案,记录每次校准、维修及故障处理详情,追溯设备性能变化趋势 。
-
安全防护升级
- 浮标表面涂覆聚脲防腐蚀涂层,关键连接处使用316L不锈钢部件,延长设备寿命 。加装GPS定位(精度≤15米)及雷达反射器,防范船只碰撞或非法破坏 。
五、团队与资源保障
- 专业分工:运维团队分为现场操作组(负责设备维护)和数据分析组(负责数据校验与报告生成) 。
- 培训体系:定期开展海上作业安全培训、设备操作演练及应急处理模拟,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。
通过上述维护策略,可显著降低海洋浮标观测系统的故障率,保障数据采集精度≥95%,设备年在线率≥90% 。